領航的舵手
張培成老前人(1914-2010)
生平道範
基礎忠恕道務中心敬述2010/07
旭日昭昭,八方志士嘔心瀝膽撼蒼穹
明月皓皓,古今賢德甘霖法雨渡蒼生
磅礡正氣的遼朗志節,啟動了白陽法船的時代轉輪
蕩氣迴腸的慈心悲願,開展了一貫聖業的偉大史詩
崇明新河蘊聖者
江蘇,多少詩人讚嘆她的婆娑美麗,多少墨客在羈旅中留下歲月痕跡。崇明島,清新純樸,靜謐無擾,與世無爭,宛若淨蓮,雖清淡無顏,卻深入人心。貧瘠之地亦有盎然的大樹,沙漠洪荒也有耀眼的綠洲:新河鎮,一個靜謐無名的小鎮,1914年7月,誕生了一位大德活菩薩,一貫道世界總會的領導者──張培成老前人。
聖者張老前人,智慧清明的黎民救拔者,就在這翠綠鄉野的崇明新河,如同明星般越過亙古,劃過長空,綻放無限德光,脈脈薪傳一貫道業。
孔孟心性啟學蒙
張老前人的父親名志清,母親領氏,為人謙恭和藹,敦親睦鄰,勤儉持家,恪守綱倫;溫儒的家教,蘊育塑養慈慧堅毅的性情。張老前人8歲才入私塾,經過一年,原要轉讀洋學堂二年級,因資質聰慧,考試成績已達3年級程度,故逕轉國小3年級就讀;爾後學習成績優異,常獲老師的讚賞與鼓勵,於12歲畢業。
張老前人於國小5年級曾讀萬國音標式英文,6年級學文法,當時所學,至今仍記憶猶新。如此過人的智力與學習能力,本該繼續升學,但因當時新河鎮尚無中學,若欲繼續上學,必須負笈至離家很遠的城鎮就讀,此一龐大經費非家境所能負擔;所以,小學畢業後,就未能再踏入正式學堂。
未能升學,雖然遺憾,卻沒有澆熄張老前人高昂的學習意志;張老前人抱持終生學習的態度,繼續跟隨小學六年級老師讀《孟子》,將整本背得滾瓜爛熟,至8、90歲仍可朗朗上口。張老前人日後啟發後學心性、獨到的見地及道務掌理的魄力,於此可見端倪。
少小離鄉倍思親
張老前人自小剛毅耿直,知書達禮,雖正式學校生活僅僅4年,對平時應對進退的禮節,一點也不馬虎。對父母應有的晨昏定省,膝下伺候是每日必然功課。在家的孝道禮訓、在校的仁教修辭,滋潤了張老前人孜孜不倦的心,更奠定了他老人家踏實不苟、堅毅不拔的凜然本性。
張老前人的父親為維護家計,長年在上海工作;14歲那年,張老前人跟隨父親到繁華的上海學做生意,在一家經營外銷生意的邵雲記毛棧當學徒。
3年的學徒生涯並沒有薪水,省吃儉用的張老前人,刻苦自勵,將老闆每天給的加菜錢兩個銅板積存起來。有次母親到上海探望,張老前人將省下的一包銅板交給母親,母親很訝異,詢問錢從哪裡來的?張老前人喜孜孜的答說:「這是老闆給我買菜省下來的!」想到孩子體貼入微的孝心,母親那疼惜與不捨的眼神,與子相視,那一幅無比溫馨的畫面,雖歷數十年頭,仍讓張老前人刻骨難忘。
少小離鄉,多少離愁苦淚!每當夜闌人靜,母親慈愛的叮嚀油然升起,句句言猶在耳,叫人怎能忘懷!不同時空,一樣情懷,離鄉別親傷痛,怎一個愁字了得!
身為獨子的張老前人與母親的感情非常深厚,從小一直與母親同睡,母子可說未曾分離過;所以,當張老前人至上海學商,母親還為此哭了一年。每當提起這樁陳年往事,張老前人總會情不自禁,眼淚奪眶而出,孺慕之情實令人動容!
良心作主培功德
到上海第2年,開始有了領薪的喜悅與期待,但張老前人稟賦道慧,對生意人違背良心,以假亂真的行為,頗不以為然,且常懷厭倦之感。然生在亂世,有時身不由己,所以,張老前人常想:「有天存夠養老金,就不做了!免得把良心給弄壞了!」「不要把良心給弄壞了」是張老前人一生堅持的做人原則。《易經》上說:「大人者,與天地合其德,與日月合其明,與四時合其序,與鬼神合其吉凶。」張老前人如此秉道做生意,不只賺了該賺的錢,更賺了無上功德。
割股療親效古人
張老前人是崇明家鄉出了名的孝子。30歲那年,有一天姊夫急急忙忙趕來,傳達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:「你趕快回去,父親病得很嚴重!」張老前人聽後匆忙趕回家鄉,一路上不斷祈求上天:「讓父親好起來、讓父親好起來……」
好不容易趕回家,看到父親已病入膏肓、藥石罔效,無助悲戚之餘,忽然憶起十四歲時曾在書上看到「割股療親」的故事;張老前人為挽救父親,決定仿效古人,如法行孝。怎料,只割了兩、三下,大腿肉割得鮮血直流,手卻已僵住無法動彈,內心既懊惱又著急。這份未完成的憾恨孝心,烙印在張老前人的內心,終生未曾釋懷……
至誠孝思種道緣
第3天,父親以六秩晉二壽齡仙逝,喪親之痛有如五臟割裂,悲痛無以復加。父親入殮時,張老前人禁不起喪父椎心之痛,當場暈厥休克,約半小時才醒來。
終七之後,張老前人再度回到上海,獨處時,每每憶及父親慈顏……,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孝而親不在。」不免悲從中來,面帶憂慼;好友唐俊民先生感受到張老前人的一片孝心,就順機說:「一般人死了都到陰曹地府,但如有子孫求道,所做功德可以超拔先人上天堂。」張老前人聽到「求道可以超渡父親脫離陰曹之苦」,源於至誠的孝心,當下便答應求道。
求道當宿齋慈心
唐先生於是趕緊聯絡當時點傳師──李廷崗老前人準備辦道,唐先生自己當引師,唐父海如先生當保師;於是,源於無限的孝心孝德以及先天根性聰慧、因緣俱足,1943年農曆10月17日,張老前人於上海閘北泰光壇求得寶貴大道。
當時,張老前人聽三寶講述「吃人半斤,還他八兩」時,想起了割股療親的難忘經驗,當下大悟:為求父病痊癒,自己割自己的肉都割不下來,又怎忍心殺害其他生靈呢?未求道前的張老前人每餐必食肉,此刻大悟,當晚即清口茹素,這堅定的信念與果斷的毅力,令人敬佩。
求道後,張老前人精進發心,無論道場禮節、道義道學,都用心學習,再加上稟賦聰敏、過人的博聞強記能力,漸漸嶄露出他特有的領導風華,也肇啟了終身不渝的傳道生涯。
隨師學道銘感懷
1944年農曆3月15日,師尊老大人巡視南京道務,張老前人對於師尊老大人望之儼然,即之也溫的聖者風範,深深景仰難忘。隨後師尊老大人移駕上海,住在龐守誠前賢府上,張老前人亦與引師唐俊民先生隨駕到上海,為師尊老大人做些雜務:如倒茶、拿毛巾、整理碗筷等。
師尊老大人很慈悲,常藉機開示弟子;如獻香時就問大家:「為何要獻香?」重點在問:「自己是否獻出心香?心存善念道心就芬芳,時時能為大眾服務,奉獻熱心、愛心。」
有次又借機問大家:「為何點蠟燭?」師尊老大人進一步慈示說:「好比我們人的眼睛要明亮、要照見五蘊皆空;再想想自己心中光明不光明?世上有多少黑暗?自己是否能貢獻出真心、熱心,成為黑暗中的明燈?」師尊慈示言簡意賅,一語道破人生迷妄,重拾人性本真,讓張老前人記憶深刻。
止語養氣立宗風
張老前人在跟隨服侍時,發覺師尊老大人「常守三分眼,神光不露」,以「閉目養神、止語養氣」。如此修道風範,成為日後張老前人傳道生涯的核心指標。所以,張老前人常常在大班上提醒大家:「止語養氣、修心養性。」如今,基礎忠恕道場後學們已把「止語養氣」當成家風、家訓,刻掛於講堂道場,處處可見,時時互相提醒,以傳承張老前人的修道風範。
張老前人修道志堅意切,信誠愿力具備。求道近六個月,師尊即親自放命為點傳師,4月8日上午10點領命,下午回基礎壇演練辦道禮,晚上即於上海的一位壇主家辦道;當晚點渡了15眾,開示道義又講述三寶。張老前人求道當晚就清口茹素,領命當晚就辦道,大德的修辦傳奇與使命重任,令人無限讚嘆!
即知即行勤渡眾
張老前人領命之後,更體認眾生的疾苦憂患,深明「天下溺,援之以道」,旋即回崇明渡眾,四處宣揚真理,藉各種機緣人脈與眾生善結道緣;上天不負真修人,短短時間內,即開荒渡眾成全將近百間佛堂。如此真心、真行、真修的標竿德範,足堪後學們學習與效法。
真金不怕丹爐煉
1945年,王德訓前人帶著老前人、一名天才和兩位壇主一起到成都辦道。在成都期間,王前人安排張老前人負責煮三餐,一人挑水、一人砍柴。因當時生活簡陋,爐灶大多無煙囪,再加上木柴潮濕燒不起來,所以煙都從灶門排出,每煮一頓飯,眼睛常被燻得睜不開,淚水直流,雖然如此,張老前人還是盡著本分做事。
有一天,張老前人正在燒飯,被燻得眼淚直流,用袖角在擦拭眼淚,王前人正巧看到了,藉機考驗,就指著張老前人說:「哭,哭什麼!太辛苦了是不是?修道不用那麼辛苦!回去吧!這裡不欠你一人!修道修得如此心不甘情不願,我知道你的意思,現在感覺後悔吧!回去!回去!」張老前人想要說明,都沒有機會,再想想自己或許生火的訣竅也不佳,且修道修心,本來就應該任由前人考驗,內化歷練心性;雖然心裡很難過,但想到修道就是抱持領恩學習的態度與克己的功夫,自然就能自我超越。
一舟渡海道傳台
張老前人於崇明時,接到來台開荒辦道道親的書信說:「台灣傳道人手缺乏,希望你們快點來!」於是將崇明道務交給吳廷佐點傳師,於1947年農曆2月初4,乾坤一行24人來台開荒辦道,並帶了70匹綢、100打毛巾、600打手絹做為經費來源。
船一靠岸,在基隆住了3天之後,遂在台北南昌街開設天豐堂辦道,與廈門來的唐紹繼點傳師(山東人)住在一起,開始了台灣的傳道聖業。
貞定風浪把道傳
初來台灣人生地不熟,經濟拮据窘迫,將70匹綢布賣掉,扣除一切開銷,所剩無幾,遂回上海購物來台銷售,以維持當時生活所需。為了節省開支,船票都買最便宜的上層位,有一次遇到大風浪,一個浪來,將張老前人拋至半空中,後來張老前人只好用繩子將自己綁在床架上,以免被風浪吹落而受傷。
每次到上海,張老前人都會帶4、50件行李回台,暫且渡過匱乏的經濟難關。語言上的隔閡,也確實構成傳道的困難,但所有的辦事員並沒有因此而退縮卻步,反而更勤奮地宣揚大道。例如設立佛堂需要供桌,恰巧寧波西街一位黃先生是木匠,故藉著向他訂購供桌之便,渡他求道,雖語言不通,但以雙手拜拜的手勢溝通,一段時間後,他即來求道,後來又渡米店老闆,一傳十、十傳百,大家齊心修辦,一步一步將大道的精神傳達出去。
官考不倒無言辯
來台之初生活困苦,語言溝通又有困難,道務推展確實不容易。但天命的寶貴,總使柳暗花明又一村,得天之助,打開一番局面。袁翥鶚前人先渡化瑞芳周新發前人;之後,基隆、台中、中壢、竹南、彰化等地道場紛紛成立,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新氣象。
真道必有真考,正當道務推展如日中天,一貫道因受到外界不實的流言毀謗,而遭政府治安單位取締,新聞媒體種種不實的傳言使一貫道背負了「莫須有」的罪名。張老前人往返於警備總部,身心所受的創痛與折磨,難以言詮;後皆因警總查不出所以然,而不了了之。備受官考磨難時期,張老前人始終鼓勵道親們同心協力、共渡難關,勉勵大家不可因此而退志,要堅定信心、排除萬難;張老前人堅信,等到雨過天晴,真相總會大白。
忍辱負重暗渡賢
1963年3月13日,張老前人與其他組線前人共同在新生報上刊登聲明,說明一貫道非外面傳言那樣邪惡,而且是專門講究禮儀綱常、宣揚傳統儒家文化的宗教;雖然極力爭取立案,並未受政府垂憐,為保眾生能免除治安單位取締,張老前人只好採「化整為零,暗渡賢良」之法,才稍減情治單位的追查。
1963年6月10日,老前人被迫偕同各組線的領導前人於新生報宣佈暫停一切活動。處境如此艱困,但沒有因此而降低大道的宣揚,只能暗渡天下眾生而無法公開傳道,是以道務並未因此而中斷。張老前人雖在此年成為警總調查的主要對象之一,但仍四處講道,未嘗稍懈,更曾有一天講道2至3班,每月的班次多達70餘班的記錄。
進德修業育忠恕
一貫道被查禁的一大原因為「不公開活動,所以要取締」,但張老前人與陳文祥前人在媒體聲明中即表明「沒有辦理法人的登記手續」,從此以後,大道的發展便朝「可以公開活動的場所」及「爭取法人登記」兩方面發展,在這兩項目標的指引下,道務的開拓又漸趨活絡,日漸宏展。
1967年成立台北市先天道院,並開始設班講道,求道人數驟增。於是逐步強化,改革道務推展體系。1974年,為培育年輕一代的道親成為道場中堅幹部,成立了進德修業班,迄今三十餘年未嘗中斷。1976年,桃園龜山全真道院落成,道場蓬勃景象令人讚嘆!
1979年開始,道務積極向海外拓展,至2010年為止,在世界5大洲有20多個國家、地區:東南亞的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印尼、汶萊、緬甸、柬埔寨、泰國;東北亞的日本、韓國;北美洲的加拿大、美國、夏威夷;中南美洲的墨西哥、巴西、南非;澳洲的澳大利亞、紐西蘭;歐洲的荷蘭、法國、德國、英國、義大利等各國大城市均有一貫道基礎忠恕的佛堂和公共講堂。
1983年,張老前人為了讓年輕道親有一循序進德修業的班次,成立「正義精修班」。後因學員人數驟增,原有體制不敷所需,遂於1991年改制為「忠恕學院」,發展至今,設有初、中、高級部。
任重道遠還泰來
許多學者和民意代表感覺到外界不實的傳言對一貫道很不公平,再加上見到道親們的溫柔敦厚、忍辱負重與泱泱坦誠的態度令人感動,紛紛請命立一貫道為合法信仰,數十年來被外界的誤解及緋言終有盡釋之日;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在1988年3月5日正式成立,張老前人榮膺首屆理事長。
為團結各組線道親,共同荷擔師尊、師母普渡收圓大事,張老前人以80高齡,南北奔波,為廣渡天下蒼生,披星戴月,一心以一貫道傳承為重,視眾生明心見性為大事。張老前人之德澤,誠如太史公對孔子所贊:「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雖不能至,然心嚮往。」
1996年10月6日,一貫道世界總會於美國洛杉機成立,張老前人榮膺首任理事長。敬愛的張老前人以百折不撓的堅定意志,帶領著所有一貫道弟子邁向全世界,就像堅毅穩健的領航舵手,引導著我們航向光明燦爛的彌勒願景。
基礎精神在基礎
1997年師尊成道50週年,張老前人為紀念感恩大會著文;於美國洛杉磯搭機回台時,在31900英呎的高空寫下「永遠懷念」長文,84歲高齡為文一氣呵成,體力和毅力著實驚人,基礎忠恕道場後學銘心感戴上天對蒼生的眷顧,也互勉向張老前人學習身心靈一貫的修持。
2000年4月22日,基礎忠恕總壇──桃園龜山忠恕道院落成。這不但是基礎忠恕道場道務運作的核心中樞,更是21世紀道傳萬國九州的新里程碑;這不僅將所有後學的誠心激發到最極致、最沸騰,也完成了張老前人來台開荒60多年來最大的心願。無怪乎他老人家在開壇當日興奮地讚嘆:「我從民國36年就來台灣,就來傳道,到今天是我最高興的一天!」
一個人的偉大,不在於自己擁有多少,而是能利益眾生多少!張老前人渡海來台為薪傳慧命,為眾生之光明而燃燒自己,張老前人為基礎有了修辦堅實堡壘而高興;基礎忠恕宗風如是展現,大德之德澤隨道流佈萬國九州。
但為眾生得離苦
忠恕道院落成後,張老前人暫歇87年來的行腳,為道奔波多年,也為道保重,從此進入靜養階段。
生、老、病、死是生命命限的實然。「修行應帶三分病,更能契入大悲心。」縱使生病,也要「將殘餘的生命照耀人間」的張老前人,病苦絲毫未減他那清明堅毅的道心,轉而展現大德者不凡的人間悲憫情操。一個關心別人、關心到忘記自己痛苦的人,才是平實中隱含偉大的人間行者!
盼您不老也沒病
敬愛的張老前人!後學們對您的仰止太深、依賴太切,竟盼望您不能老,也不要病,能一如往常,精神抖擻地牽著我們的手,橫渡生死洪流,永遠前引。敬愛的張老前人!您全生命的投入,無言的教化,把病痛轉化成道的養分,潤澤基礎後學們……後學們慚愧!您頂劫救世的重擔、您為眾生承受的病苦,後學無能分擔於萬一,只能叩懇祈求上天──讓人間多留大德一日、讓道場多增一點光明、讓後學多長一分道氣!
2006年,各國道親代表回國為張老前人暖壽,張老前人非常欣慰。農曆新春團拜,張老前人與道親見面,眾人非常感恩與歡喜。坐在輪椅上,張老前人雙眼緊閉,望之儼然的聖容威德令人懾服,即之也溫的和熙暖流輕輕撫慰後學,大家靜靜沉浸在沒有言語、對大德者的仰止、以心印心的靈動裡。
見性平等功德顯
性心身一貫的持守,張老前人一貫展現在行住坐臥中,以身、以言、以行,時時刻刻啟明著後學。
張老前人的養身、養心之道:「人家粗茶,我不喝茶,開水一杯而已。二菜一湯、青菜、豆腐、毛豆、百頁,清靜無為,自不著相。《金剛經》云:『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』」
張老前人從不擺架子;有一回,很多組線前人來向張老前人拜年,他們要行跪拜之禮時,張老前人裝傻,尿遁去也。冬天時,張老前人總怕後學們受寒;只要有冰涼的手碰到張老前人的手,他總會說:「冷嗎?多穿點衣服。」張老前人總是關心別人、疼惜後學,待後學如子;好吃的東西總是留給後學,吃點心時,總是關心後學們是否也有同樣一份。張老前人對待後學們是慈悲再慈悲,貼心再貼心,從不讓後學擔心;即使臥病在床,依然不改大德本懷,總是很貼心配合,讓後學們感恩再感恩。
2002年張老前人因肺炎住進台大,在病床上還心情平靜的向擔憂的後學們勉勵:「修道修心,放下就好」。這「放下」二字,是那臥禪床的大德才能穩得住、放得下。張老前人的定慧修持,二六時中無餘無漏,光明德性自然流露。
歸根復命功果圓
我們敬愛的張老前人,在2010年6月20日晚上10點31分,真正放下了。
張老前人──一切放下,身軟如綿,帶著微笑沉睡了……。前些日子,張老前人喃喃自語稟告上蒼:「我的任務已完成了,他們都回天繳旨了,他們都走了(指各組線道場領導老前人),我也要回去,我也要走了。」
張老前人渡海來台開荒辦道63載歲月,為天命真傳奔波,為眾生慧命承擔。寧可自己受累,也不願後學受考;寧可自己默默在上天面前替後學擔過,也不願後學受罪,深怕後學受不了障礙,而喪失修道心志。如此以身示道、一心許天、無私忘我,我們以身為張老前人的後學而感到永遠的榮耀!以身為基礎忠恕人為永恆的恩典!
2000年12月27日,張老前人慈悲賜導:「日月欲明,浮雲蔽之。河水欲清,沙土穢之。叢蘭欲修,秋風害之。人性欲平,嗜欲害之。蒙塵而欲無昧,不可得潔。」再請示:「值此動盪世紀,如何自處與推展道務?」慈允答曰:「道的運行,從無休息,修道之人,勇敢地向前猛進,把後天的凡事,逐步淡去,使得身心清靜而無為,可以歸根認 母,一了百了。」又慈示云:「以『道本一體,理無二致』之理念,推動道務即是。」全體基礎忠恕人當銘記在心,志心修持,以合張老前人之浩德、同張老前人之慈心,培基礎聖業、傳慧命彌久!
附註:
張培成老前人於1996年創立一貫道世界總會,並任第一任一貫道世界總會理事長,於2010年6月20日成道卸任。謹於此恭錄2010年7月基礎忠恕道務中心所編撰的「領航的舵手 張培成老前人(1914-2010)生平道範」,以誌張理事長一生修辦道志德行。